8月29日理事會秘書處在京召開會議,對理事長一行近期深入廣東、湖南多地,圍繞文旅康養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產業生態建設及全國生態農產品數字平臺及交易中心布局落地建設、中醫藥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生態建設、科教影視融合創新事業與產業生態建設等領域開展實地考察調研進行總結。此次調研目的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調研以“腳步丈量實情、對話破解難題”為核心,既全面掌握產業發展一手資料,也為后續整合資源、制定精準政策、推動產業綜合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真正把“調研成果”轉化為“發展實效”。
一、調研背景與目的:錨定需求,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尋路徑
當前,產業升級、資源整合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此次調研聚焦兩大核心目的:一是打破信息壁壘,深入基層摸清各產業發展現狀,為政策制定提供真實、鮮活的依據;二是聚焦痛點難點,探索文旅、康養、農業、環保、影視等產業領域的融合發展路徑,助力資源優化配置,破解產業發展瓶頸,最終實現各領域產業從“有基礎”向“高質量”的跨越。
二、多領域產業調研實情:亮點與挑戰并存
調研團隊深入產業一線,對重點領域發展態勢進行全面梳理,既看到活力與潛力,也直面問題與短板。
從優勢來看,各產業均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形成獨特發展動能。文旅、康養產業依托豐厚的文化資源與優越的自然環境,通過創新項目與特色線路激活發展活力;制造業有深厚的工業基礎;農村農業產業生態化、中醫藥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有特色,在農產品加工、中醫預防與康復服務等領域構建起廣泛基礎;科教影視產業生態創新融合助力各業發展形成龐大文化數字資產基礎,在當今以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然而,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共性與特性挑戰。在共性問題上,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技術、人才短缺困境,創新能力與抗風險能力不足;各產業均存在資源整合度低、協同效應弱的情況,制約整體升級。特性挑戰中,文旅產業同質化嚴重,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康養產業頂層設計缺失,品牌影響力有限;農村產業化規模小、技術應用淺;中醫藥產業創新能力不足、國際化進程緩慢,成為產業邁向高端化的阻礙;科教影視產業在產品開發產業升級合力攻關等方面高端人才稀缺,配套體系尚不完善。這些問題亟待通過優化政策支持、強化資源統籌、完善產業生態等措施加以解決。
三、調研核心價值:從“察實情”到“明方向”的三重突破
此次深度調研不僅是對基層現狀的“全面掃描”,更實現了從發現問題到規劃路徑的閉環,沉淀出三大核心價值。
1. 沉浸式調研,摸清基層實情與訴求:調研團隊不走“走過場”,而是深入企業車間、農村田間、文旅項目現場,既聽基層負責人的發展匯報,也收集企業員工、農戶的真實訴求。這種“聽真話、看實景”的方式,讓后續政策制定擺脫“懸浮感”,能精準對接基層在“人才、資金、技術”上的核心需求。
2. 靶向式探討,破解產業痛點難點:針對不同領域的差異化問題,調研團隊與基層展開“一事一議”的精準溝通:對制造企業,聚焦中小企業目前的生產現狀,探討資源對接與協同升級方案;對中醫藥產業生態,圍繞融合創新,商議產學研合作路徑;對農村產業化,針對數字平臺建設,規劃科技賦能舉措。這種“問題導向”的探討,為后續解決難題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
3. 前瞻性研判,明晰后續工作方向:通過調研,團隊對各產業的“潛力點”與“制約點”有了清晰認知,明確了下一步工作重心——政策資源優先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農村產業數字化提升傾斜;以“創新+融合”推動文旅與教育、康養與醫療深度聯動;在中醫藥、科教影視等特色領域整合資源,打造優勢品牌。這份“心中有數”,讓后續工作告別盲目性,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鋪就清晰路徑。
四、調研成果轉化:以精心施策推動發展實效
此次產業調研的最終目標,是將“一手資料”轉化為“精準政策”,將“調研思路”落實為“發展成果”。后續工作中,需以調研發現為指引,重點做好三方面:一是制定差異化政策,針對不同產業痛點出臺專項支持舉措,避免“一刀切”;二是推動資源整合,搭建企業、高校、政府間的合作平臺,破解人才、技術、資金瓶頸;三是強化跟蹤問效,建立調研成果落地反饋機制,確保政策執行到位、取得實效。
從實地考察到會議總結,從發現問題到規劃路徑,此次在粵多地調研既是對基層發展的“全面體檢”,也是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癥下藥”的關鍵一步。未來,唯有持續扎根基層、精準施策,才能真正推動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