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1日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新質生產力將為世界帶來什么?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中國新聞網聯合出品“新質生產力十問十答”專家談欄目,邀請權威專家解讀新質生產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鮑淑君表示,“新質生產力”作為2023年的中國熱詞榜首,無疑將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鮑淑君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正在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新質生產力正在崛起。激發創新動能,傳統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都將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將采取務實舉措,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
中國正在做什么? 2023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33278.2億元,增長8.1%,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64%。鮑淑君說,我們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所以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達到6.65%。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數據,中國作為全球創新領先者,在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2位,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擁有24個全球百強科技集群,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鮑淑君表示,近幾個月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舉措,致力于推動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高質量發展,這將為中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提供助力。
接下來要做什么?鮑淑君指出,投資者總是在尋找那些處于創新前沿、發展迅速的市場,而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市場。中國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將為外國投資者創造更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中國企業正快速采用新技術,在各類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其速度往往超越其他地區同行,這使中國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
鮑淑君認為,世界需要同中國合作,中國也需要擁抱世界。外資企業可以在中國產業和供應鏈脫碳、自動化和數字化等領域轉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新質生產力將為跨國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推動全球經濟和供應鏈更加綠色和多元化。
在鮑淑君看來,培育新質生產力,不僅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這將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帶來巨大市場需求,同時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巨大商機。